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3篇
  免费   849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财政金融   270篇
工业经济   188篇
计划管理   861篇
经济学   1507篇
综合类   966篇
运输经济   29篇
旅游经济   46篇
贸易经济   551篇
农业经济   5042篇
经济概况   110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334篇
  2014年   595篇
  2013年   584篇
  2012年   769篇
  2011年   890篇
  2010年   806篇
  2009年   673篇
  2008年   578篇
  2007年   643篇
  2006年   620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中美本应借机缓和前期的贸易冲突危机,但美国不仅没有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反而从医疗产品进口、供应链转移、舆论战等方面,加大与中国的分歧,这背后的原因包括: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打压、借机转移国内矛盾、中美发展模式之争,以及科技竞争加剧等。为此,本文建议中美之间增进相互信任,中国应谨防陷入美国的话语陷阱,专注于解决自身国内问题,以及加强底线思维,做好最坏打算。  相似文献   
92.
[目的]明确失地农民生计方式选择对生计资本变化的响应,对于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实现精准扶贫、消除返贫隐患非常重要。[方法]基于参与式的农村评估法(PRA)获取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当前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失地农民的主要生计方式以及影响其非农就业的主要因子,并进一步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探讨失地农民职业分化对上述因子的响应。[结果](1)个体特征和人力资本差异不仅影响兰州安宁区失地农民就业水平,也显著影响职业分化。职业层次越高,失地农民转移就业概率对性别差异、教育程度、年龄及职业资格水平越敏感;(2)征地补偿转化形成的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对转移就业后各层次职业的就业水平都具有显著负向影响;(3)地理空间异质性对中低层次就业影响更显著。[结论]生计资本数量不仅影响失地农民生计方式能否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影响其对较高层次职业的获取,进而影响其生计转型后的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3.
研究目的: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低效利用以及过度集约问题,探讨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适度集约利用状态。研究方法:采用匹配度模型、曲线估计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对山西省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分区优化。研究结果:(1)1999—2012年山西省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匹配趋势逐渐由失调、磨合向协调转变,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匹配水平差距却在逐渐扩大;(2)2018年山西省城市化水平处于低于30%、30%~70%和高于70%时,以单位城镇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为表征的土地适度集约利用值分别为249.93万元/km~2、367.57万元/km~2和692.72万元/km~2,两项指标叠加全省可划分为平稳发展区、重点挖潜区和优化拓展区,并提出了不同地区差别化的建设用地管控政策。研究结论: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土地适度集约利用研究能为制定区域差别化政策提供参考,以促进该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达到适度状态。  相似文献   
94.
研究目的:基于耕地多功能价值的视角研究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绩效并诊断其障碍因子,以探索当前形势下城市近郊区农户"既不愿意种地,又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的深层原因.研究方法:在构建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入户调查获得样本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展开绩效分析.研究结果:总体上,城市近郊区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绩效水平为"良好";多群组对比分析显示,男性绩效水平高于女性,青壮年绩效水平高于老年;补贴标准偏低和职业认同感差是制约土地投入行为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而满足就业和养老需求依然是耕地资源的核心价值功能.研究结论:耕地在农户认知层面发挥着"弱保障"功能,"存而不用"的保守心态在事实上导致家庭承包地处于闲置、撂荒状态,这便是当前形势下城市近郊区耕地资源低效利用的底层逻辑.  相似文献   
95.
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土地低碳利用的重要指标,对其时空调控是协同促进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的重要路径。[方法]文章研究基于乌鲁木齐市2005年和2012年1km高空间分辨率排放网格数据(CHRED)和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法,探讨乌鲁木齐市7个城区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从时间上看,乌鲁木齐市7个城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整体表现为"5增2减"的现象;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3 431.49万t上升到5 147.96万t,其中以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大,由2005年的2 885.15万t增加到2012年的4 139.15万t。(2)从空间上来看,城市向北部和东南部扩展明显,未利用地和耕地迅速减少,城市扩展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明显增加;中心城区和城市扩展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上升最快。(3)从土地利用转移上看,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明显,整体呈现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园林地和水域等类型转移。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转移导致的碳排放强度增长最显著,均超过700万t/万hm~2。[结论]绿洲城市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时空差异较为显著,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扩张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控制绿洲城市扩张规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建立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核算体系与综合调控政策,将是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来山东省生态用地变化特点及驱动因素,评价各类驱动因素对生态用地的影响程度,为科学编制区域空间规划,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用地提供参考。[方法]文章构建了全省生态用地转移矩阵,归纳了影响生态因素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提出了驱动力指数计算方法,定量分析和比对了各驱动因素对生态用地的影响。[结果]2009—2017年生态用地共计转出2048万hm2,占生态用地总面积的472%; 转入316万hm2,占生态用地总面积的072%。8年来全省生态用地净减少1732万hm2,占2009年生态用地总面积的400%。生态用地的流向以耕地最多,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流出次之,向设施农用地的流出也有较大面积。[结论](1)在影响生态用地变化的六大驱动因素中,耕地开发和城镇村工矿占用的驱动力指数最高,非耕农业占用对生态用地的变化有一定影响。(2)六大因素中城镇村工矿占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力最强。  相似文献   
97.
研究目的:论证中国构建紧急土地征收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立法建议。研究方法:比较法、演绎法。研究结果:征收与征用的本质区别在于征收导致所有权转移,征用只暂时改变使用权主体。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紧急情况下“先行使用土地”可能涉及紧急土地征收,现行政策规定的受季节影响重大工程等“先行使用土地”应纳入紧急土地征收范畴。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未规定紧急征收制度是一大遗憾。研究结论: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土地征收立法经验,抓住《突发事件应对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修改的机遇,规定紧急土地征收制度,避免“征用转征收”“先行用地审批代替征收审批”等变通方式规避征收程序。  相似文献   
98.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日益成熟的背景下,跨国企业的关联交易安排日益复杂,如何制定转让定价规则以保证整体税负和风险水平同时较低成为跨国企业面临的新问题。通过W集团在关联交易中转让定价策略的案例,运用价值链分析和功能风险分析,从企业价值创造和税收产生的源头着眼,沿着价值链的推进分析了VIE模式的跨国企业在转让定价中的税负与风险问题。基于价值链分析构建出跨国企业的转让定价分析模型,可为跨国企业制定转让定价策略提供新思路,也有助于丰富价值链分析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9.
ABSTRACT

Land market regulations are often justified by the assumption that activities of foreign and non-agricultural investors drive up prices in domestic land markets. However, empirical knowledge about the dynamics of agricultural land prices across borders is sparse. Using the German reunification as a natural experiment, we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former inner German border on the dynamics of agricultural land prices in East and West Germany. We apply a land price diffusion model with an error correction specification to analyse spatial agricultural land markets. A novel feature of our model is its ability to distinguish price diffusion within states and across state borders. We provide evidence for a persistent border effect given that the fraction of spatially integrated counties is larger within states than across the former border. Moreover, we observe non-significant error correction terms for many counties along the former border. From a policy perspective, it is striking to realize that even 25 years after German reunification, pronounced land price differences persist. It is quite likely that price diffusion through existing borders within the EU would take even more time given language barriers,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 participants.  相似文献   
100.
To combat the critical stresses of rising urbanization, the government acquires land from private owners using the power of eminent domain. This land assembly causes negative externalities such as increasing social tension and injustice that may impose a long-term threat to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re is a need to make the land acquisition process more transparent and just. Considering the unique Indian context where informality has a strong presence, we propose an approach based on game theory that models the bargain through a three-stage Nash equilibrium game. Four agents – the government, the private developer, the landowner, and the free rider – are considered. We provide conditional solutions for the generalizable Case and proceed to model different stakeholder behavior patterns through two utility functional forms – linear and exponential. In the linear case, we find that the free rider obtains half of the revenue of the project, whereas the landowner gains between one-fourth and one-half of the revenue. Thus, we highlight the undeniably crucial role free riders play in land acquisition negotiations. However, closed form solutions cannot be obtained for the exponential form, due to which we use simulations to demonstrate a solution procedure. We conclude by stating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be useful in formulating future land policies in a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manner, with optimal utility derivations for all concerned stakeholders. Our model can also be extended to other spatial contexts where informality features heavily in the land market, especially in the Global Sou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